当前位置:主页 > 新能源 > 太阳能 > 科研动态 >

科研动态

中科院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系统实现重大突破

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国内首台MW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在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燃气轮机分公司完成加工装配,成功交付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衡水基地。据悉,压缩机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研制成功,是我国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研究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图片1.png

 

位于河北衡水的我国首座大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实验平台(上图)可调制7-9MPa、0-35℃的亚临界或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出口压力20MPa以上、转子转速最高可达40000r/min以上,流量最大达到30kg/s、可进行百kW到MW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的精密连续测试,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实验平台,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同类实验平台。该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通用实验平台的建成投运,终结了我国相关研究缺乏实验条件的历史。

 

紧接着,位于河北廊坊(下图)的国内首座“双回路全温全压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换热器综合试验测试平台,为我国深入开展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国内从事此项研究的其它科研单位提供了实验平台支撑。对于中国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技术的发展来说,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图片2.png

 

CO2有一个很独特的物理性质:当温度30.98℃、压力7.38MPa时,其物理状态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密度接近于液体,粘度接近于气体,扩散系数约为液体的100倍。这种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处于超临界状态下的CO2,密度比气体大,粘性比液体小,具有流动性强、传热效率高、可压缩性小、化学性质不活泼,无色无味无毒,安全,价格便宜,纯度高,易获得等特点,使得它很适合用于作为热力循环工质。

 

所谓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就是用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作为工质的涡轮发动机热循环。但和一般的燃气轮机不同的是,这种燃气轮机的燃烧室不燃烧燃料,而是用于外部热源对二氧化碳进行加热。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在经过压气机压缩后,进入燃烧室由外部热源加热,加热后的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驱动涡轮,由涡轮驱动压气机和对外输出功率,作功之后的二氧化碳再回到压气机再被压缩,如此循环往复。

 

在能源、环保问题加剧的情况下,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技术更是引起各国的关注。美国能源部(DOE)于2011年实施了太阳能应用领域的“Sunshot”攻关计划,该项目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由美国桑迪亚(Sandia)国家实验室-核能系统实验室(NESL)承担,经过测试证明,S-CO2作为工质的光热发电系统在600~700℃的温度范围内运行都可以有良好表现,可以在500℃以上、20MPa的大气压下实现高效率的热能利用,热效率可以达到45%以上。目前,美国、日本、印度都已经建成了相关的实验系统。

 

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密度高,循环简单,所以机组重量轻,尺寸小(仅为汽轮机的1/10),对于需要建设大规模镜场,因而投资巨大,需要高效率发电方式的光热发电来说,这显然是一个理想的选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仅需外界提供500~800℃的温度,这是应用现有太阳能聚光器和吸热器技术就能很容易达到的的温度。可以预见,在中科院等科研单位的努力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即将产业化,这将彻底解决我国太阳能光热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水资源缺乏,不适合建设以汽轮机为动力装置的大型光热电站的问题,为中国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开创更光明的未来。(本文章转载自中科咨询网:www.consult.ac.cn

如果您有产业研究、市场调研、专利分析、科技评估、找专家、找项目的需求或合作计划,敬请联络我们。
联 系 人:任女士
联系电话: 010-62568695
联系手机: 18311065439
微信: